找到相关内容453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若门里福慧行·实相当中好藏身

    ,二六时中保持清楚、明白,随处作主。又耳提面命开示中台四箴行:“对上以,对下以慈,对人以,对事以真。”力行,常演八正道。更是精辟的开示三环一体的修行理念,大众若能依福德、禅定、智慧去修持,修...

    释见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0857293.html
  • 寺院管理——佛法住世的生命力

    领导中心,以长老为教授师来教育后学;   3.托钵行乞、和合共住;不蓄私财、物品共用;   4.僧团,和乐清净;行“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意同悦、口无诤、身同住”共住; ...听后如醒醐灌顶,充分认识了寺院管理对佛法住世、佛法弘扬的重要性。理解了寺院管理的社会性复杂性。对提升学员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寺院管理的根本目的:   弘扬佛法、服务社会...

    宽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95857863.html
  • 传统与现代融和

    一致。      过去佛教僧团重视的制度,现代佛光山教团主要也是以法为中心,强调法治重于人治,讲究制度领导、集体创作、职务轮调、序列等级、僧团立法等,这都是不违传统佛教的现代管理。      ...种资生具。”有了金钱,如何理财投资?《阿含经》也有四句偈说明:“一施悲,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      现代人讲究家居生活;过去佛陀时代即重视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例如维摩居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55158233.html
  • 学诚法师惠敏法师余秋雨刘长乐魏查理谈盛世新

    我觉得佛教僧团组织自公元前588年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然后面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人类组织形态上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件,这样的一个僧团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间,后来逐渐地又提出来了“”的这样一些... 2009年3月29日下午,以盛世“新”美好愿景与包容智慧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之传承与弘扬分论坛在灵山梵宫举行,中国佛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台湾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惠敏法师...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31074202.html
  • 和尚、尼姑、居士是甚么?

    呢?一般人的解释是“中最上”,或者是“以为尚”,因为佛教的出家人,要过“”的僧团生活,那就是:戒同修、见同解、利同均、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这又称为“和合”。所以他们的解释,似乎也有理由。 但是,当我们追根寻源,找出了“和尚”的出发点时,上面这一解释,就要不攻自破了。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社或阇(...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05376551.html
  • 透过佛教看管理

    工作上的分配;于每一住处僧团中,推选一位有德的长老,领导僧侣的生活作息,及担任平时的教诫,并转达佛陀僧事的发生。然这些生活型态的演变,对整体僧团而言,仍维系于托钵制度的原则。   僧团,和乐清净: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团,以共同行持,作为建立僧团的基础。即:见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是思想的统一;戒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是法制的平等;利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是经济的...

    王武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2882121.html
  • 华僧会聚 共襄盛举——在世界佛教华僧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着“”的宗风。   众所周知,我们的东道主觉光长老正是以这样的精神风骨,做成了一件件大事:每临佛诞,全香港放假同庆;迎请佛牙、佛指舍利莅港供奉,更是盛况空前。今天的大会,觉光长老登高一呼,...致辞中,再次动员全世界华人佛教界都来共襄盛举。   今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诸山长老、大德、法师聚会在美丽的香港,看到许多熟悉、慈祥、可亲可敬的面孔,又有缘相识许多新朋友,内心如香江之水,涌动着激动...

    叶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4788971.html
  • 问:和尚、尼姑、居士是甚么意思?

    是‘中最上’,或者是‘以为尚’,因为佛教的出家人,要过‘’的僧团生活,那就是:戒同修、见同解、利同均、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这又称为‘和合’。所以他们的解释,似乎也有理由。 但是,当我们追根寻源,找出了‘和尚’的出发点时,上面这一解释,就要不攻自破了。...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8171690387.html
  • 礼敬诸佛应从礼敬诸僧做起

    ”,“和合共住”的僧团。   换言之,只要是佛教的出家人,不管是南传、藏传,还是汉传,也不管他们是否戒行清净,只要是身披袈裟者,都是我们这些在家信众顶礼的对象。 ...法师就不见得很恭敬。再不然就是对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很恭敬,对一般出家人就不够恭敬。   在汉传佛教中,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为避免造口业,我这里就不具体举例了。   不过,大家不妨拿汉传佛教南传佛教...

    张从兴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60290529.html
  • 浅谈佛教人际关系学

     ,又称“”。者“外同他善”,敬者“内自谦恭”。原是僧团的组织原则,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它扩展到整个人际关系之中。的内容是:  一者身同住。就是说我们大家都要保持身心清净,和平共处...前提下,提倡慈悲利他,抑制个人的贪欲,趋向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平等无分别、共同解脱这一终极目的。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四摄”也好,“四亲”也好,“”也好,都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根本精神,...

    董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1642209.html